客运查询网

武昌区政府网

中  文  名:武昌区政府网

官        网:http://www.wuchang.gov.cn

地        址:中山路307号

车牌:鄂A

区号:027-88936208

政府网简介

  武昌区地处武汉市城区东南部,与汉口、汉阳区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洪山街道、青菱乡交错接壤,西临长江。武昌始建于1800年前的战国时期,现为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所在地,是湖北省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200多家外地驻汉机构和众多金融机构、商贸企业、大公司总部汇集在此,形成武汉市的江南核心区。

  行政区划编辑武昌区行政区划表(区政府驻中山路307号)

  自然地理编辑位置

  武昌区位于武汉市的中东部,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毗邻,北与青山区相接。长江位于武昌区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有蛇山、凤凰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等残丘,区内有沙湖、东湖、晒湖等湖泊塘堰。

  地形

  武昌的地形属于典型的残丘性

  武昌区河湖冲击平原。历史上,武昌山多水多,岗岭起伏,湖河交错,“外扼地理要冲,内依地势险阻”,为兵家必争之地。原武昌城内的山丘,民间有十三山之说。这十三山为:蛇山的5个山段黄鹄山,黄龙山,殷家山,高观山,棋盘山;炮架山,崇福山,凤凰山,胭脂山,一字山,朱石山,梅亭山,肖山。现武昌辖区北有紫金山、凤凰山、小龟山,南有蛇山、洪山、珞珈山平行而立,另有花园山、胭脂山、梅亭山、肖山、双峰山等镶嵌在蛇山山脉的前后。武昌诸山之中尤以蛇山、洪山、珞珈山驰名于世。武昌地处长江侧畔,现武昌除滨临长江外,辖区还有东湖、沙湖、水果湖以及南湖的部分水域。

  气候

  武昌的气候特征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侯,由于隔江而踞,与武昌区的行政区域划分汉阳、汉口略有差异,温差一般为1-2度。武昌的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分,雨热同季,夏热冬冷,无霜期较长。春秋短各约60天,冬夏长分别约为110天和135天。

  经济编辑概况

  武昌区2012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0亿元,增长12.6%;其中,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37亿元,增长13%,占GDP的84%。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10.6亿元,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规模连续第8年居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位,达到47.2亿元,增长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亿元,增长19%,规模继续居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6亿元,增长13.5%,规模居武汉市中心城区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增长14%,超过GDP增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亿元,增长19%,规模居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位。武昌先后荣获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中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中国文化产业工作先进集体、中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中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城区、湖北省依法行政示范区等称号。

  工业

  早在“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国家在武昌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及境内的一批上市企业也来武昌发展通讯、软件、环保等高科技产业,美国PDC公司也正着手在武昌投资大型“城市娱乐中心”项目,武昌正逐渐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内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崭新的商业业态,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城市的外向度,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世纪,武昌着眼发展,放眼全球,正着手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以上的500强公司总部区,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双语学校、医院及知名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努力建设国际化、市场化的新武昌。

  第三产业

  2010年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加快发展,武昌区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1297家。“武昌·中部设计之都”品牌效应逐步放大,2010年设计产业完成产值117亿元,年均增长23.9%。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建成科技、文化创意园区8个,集聚企业216家。商贸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加,新增五星级酒店2家,2010年社会2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14.8%。企业改制取得较大进展,完成36家区属困难企业改制工作,妥善安置企业职工5800余名;投入1亿多元资金,解决了9000多名区属困难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规划实施武昌古城、公司总部区、滨江商务区三大功能区建设,累计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武昌古城内实施了蛇山南坡拆建还绿工程和昙华林历史街区、都府堤红色景区、户部巷风情街区、解放路、粮道街等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了辛亥革命博物馆、首义地下空间、楚望台遗址公园等建设,改扩建了首义广场。公司总部区新建成和开工建设商务楼宇56栋、260余万平方米,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的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拆迁基本完成,楚河、汉街及沙湖大道全面开工建设。

  社会事业编辑武昌区作为省会之区和武汉江南核心功能区,武昌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便捷,社会秩序和谐,中央驻汉单位、省直部门、外地政府机构等行政资源丰富,各种生产要素广泛汇集,省会经济特征突出,发展现代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明显。

  对外开放

  自1992年以来,武昌区共设立了三资企业187家,投资总额2.9亿美元,引进内资近50亿元人民币。近两年,三资企业成为地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英国百安居、美国普尔斯马特、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等世界500强大型商业企业纷纷进驻武昌,美国PDC公司也正着手在武昌投资大型“城市娱乐中心”项目,

  武昌区武昌正逐渐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内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崭新的商业业态,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城市的外向度,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世纪,武昌着眼发展,放眼全球,正着手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以上的500强公司总部区,武昌的城市建设发展潜力巨大,90年代以来,政府加大投入,在武昌新建、扩建了多条重要交通干道,形成与三镇快速连接的“五纵六横”交通网络格局;洪山广场、红楼广场、黄鹤楼景区、东湖环湖景区等景观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武昌的环境质量及中心城区功能;南湖宝安花园、蓝湾俊园、东湖鸟语林等多个新型住宅小区展示了21世纪高品味、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沿沙湖占地800亩的“碧水蓝天”小区已进入规划;武昌临江大道、和平大道成片开发改造工程也开始实施,对临江大道至沙湖边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全面拆迁改造,拆迁面积为112万平方米,规划形成临江商务中心区和休闲观江景区。城市规划: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确定在武昌区规划布局江南核心区等,重点发展金融贸易,省级行政中心、教育科研、机电、高科技产业及文化旅游等职能。结合武昌的发展态势,将形成沙湖体育文化旅游发展区、武昌首义文化区、中南路—水果湖省级商贸行政区、东湖风景名胜旅游区、南湖居住风景旅游区、街道口大学城、徐东路—梨园商贸居住区、沿江制造业纺织业发展区、白沙洲—武泰闸现代制造业发展区等九大板块。

  金融商贸

  在东汉时期,武昌就成了重要商埠,直至清末,十里“长街”商贾云集,成为繁华的商贸市场。建国50多年来,武昌的商贸金融业得到空前发展,第三产业占了地区国民经济的85%,辖区内近60家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形成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均扎堆武昌,形成现代商贸新业态。规划中的武汉中央文化区、武昌滨江商务区已初具规模。

  地区工业

  早在“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国家在武昌进行了大武昌区规模的工业建设,相继建成了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厂、武昌车辆厂、湖北建筑机械厂等一批重要工业企业,成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过40多年的建设,地区工业形成了以机械、电子、造船、轻纺、化工、建材等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重型机床生产基地、建筑机械生产基地、锅炉生产基地、船舶生产基地和冷藏车辆生产基地,在重型和超重型精密数控机床、超高压和压临界锅炉、工程船舶、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在国内享有了较高声誉,信息产业及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计算机软件、环保设备、机电一体化、激光应用、新材料等领域有了新的突破,机电、化工、轻纺等一批产品也跻身国际市场。“十五”期间,武昌区将依托地区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形成以沿江—杨园制造业纺织业发展区、白沙洲—武泰闸现代制造业发展区、八一路—小洪山高科技产业孵化区。

  投资环境

  硬环境方面,武昌区将实行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重的策略,一方面,改造旧城区,降低核心区人口密度,提高环境质量和居住水平;另一方面,重点开发外围区域,完善公共与市政配套,建立健全良好的社区服务体系,创造吸引投资的综合环境,带动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房地产业、金融商贸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

  文化编辑武昌城始建于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各类历史遗存众多,有起义门、红楼、放鹰台、无影塔等物质遗存1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38处,居武汉市之首。1911年,辛亥革命第一枪在这里打响,武昌也因此划时代事件名扬海内外。现代革命历史时期,毛泽东在这里创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解放后,毛泽东久居东湖梅岭,这里也成为建国后除中南海外,毛泽东工作、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武昌文化资源丰富,聚集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电集团、知音传媒集团、湖北剧院、田汉剧院等3000余家文化机构和活动场所。武昌科研院所林立,拥有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设计院所,是中国知名的智力密集区,堪称“中部设计之都”。武昌基础教育综合实力较强,是中国首批课改试验区、湖北省首批素质教育试验区和武汉市首批教育先进区。

  教育科研编辑武昌是中国闻名的智力密集区,其密集程度武昌区仅次于北京的海淀区。辖区内有著名的武汉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和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48所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拥有10多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校大学生12万人,每年产出800余项科研成果。占地120亩的武昌宝安科技创新园入孵企业已达58家,建设中的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中部)基地和1.5平方公里的武昌科技工业园将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武昌是全省的教育大区,有中小学131所,在校学生12万人,拥有多所省市级重点名牌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可塑人才,中国唯一的“少年科学院士”就产生在武昌实验中学。

  交通编辑京广铁路、107国道、长江水道、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宜黄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命脉在武昌成米字形交汇,旅客运输在1000公里范围内基本实现“夕发朝至”,公路长途运输履盖半径延伸至1500公里范围。武汉的长江一、二、三桥和规划中的两条过江隧道均座拥武昌,沿江分布有多个客货运码头,城区西侧有临江大道、和平大道、武青三干道等三条市区主干道,东侧有中北路、中南路、迎宾大道等干道,北边和南边分别有徐东路、武珞路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相接,形成通畅的内环。投资8亿元人民币对武昌火车站进行改造,京广线将成为京广高速客运线。武昌地处武汉市的南大门,具有湖北省地理要冲和华中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京广铁路、107国道、长江水道、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宜黄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命脉在武昌成米字形交汇,铁道部将投资8亿元人民币对武昌火车站进行改造,京广线将成为京广高速客运线。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12年12月28日完工并投入试运营,让武昌的交通更加快捷便利。

  旅游编辑武昌依山傍水,滨江滨湖,拥有17公里的长江岸线及东湖、沙湖、紫阳湖、水果湖等8个大小湖泊、37平方公里的水域,其中东湖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武昌山色秀丽,岗陵起伏,有蛇山、洪山、珞珈山等大小山体10余座。武昌知名旅游景点较多,有黄鹤楼、东湖、红楼、省博物馆、农讲所、中共五大会址、长春观、宝通寺等,武汉市6处国家4A及4A级以上景区有5处在武昌。此外,户部巷、昙华林、都府堤等特色历史街区也是到武昌旅游的新亮点。武昌是一个美丽的城区,依山傍水,文化历史厚重,集中了武汉市70%的风景名胜和革命胜迹,盛享“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佛教胜地宝通禅寺始建于南朝,历经了2000余年的沧桑;有2500年历史的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的长春观,每逢庆典之日,祈禳活动甚为壮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水面面积32.8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战国出土文物古编钟,更饱蘸了浓郁的楚文化风韵,成为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在大革命时期由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由毛泽东实际主持工作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现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11年的辛亥革命,给武昌留下了辛亥起义鄂军总督府、起义门、工程营、楚望台军械库、黄兴拜将台等一大批首义遗址和胜迹,一代名舰“中山舰”将永久停泊在武昌的长江边,辛亥革命博物馆也在规划建设中。武昌还汇集了洪山体育馆、洪山广场、湖北大剧院等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及一批高档酒店,构成旅游的配套功能。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还被国家授予“中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东湖风景名胜区有着浓郁的楚风楚韵景观,并已逐渐成为中国楚文化游览的中心。东湖经过50多年的楚文化发掘与建设,形成了一批楚文化游览景点,如纪念屈原的行吟阁、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离骚碑,楚人进行商贾贸易的楚市、浓缩楚国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楚才园。磨山、枫多山、吹笛山,共34座山峰紧紧环绕东湖碧水。据统计,这里有雪松、水杉、樟树共394种、300余万株,最具东湖特色的花卉有梅花、荷花、桂花等十几种,其中梅花建有专门观赏园林,面积800余亩,园内培育种植了301个品种的近万株梅树,是中国第一大梅园。世界梅花品种进行了3次登录,共登录200个品种,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42个。中国花卉协会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与“中国荷花研究中心”都设在东湖。东湖还建有世界三大樱花园之一的东湖樱花园,第一座寓言雕塑园,以及鸟类的乐园——鸟语林等多种景园100多处。东湖又新建成了楚风园、疑海沙滩浴场、亲水平台、东湖新三景、刘备郊天坛等多处新景观,其中疑海沙滩浴场为最大的内陆海沙泳场。形成了听涛水上娱乐游览区、磨山楚文化游览区、落雁生态休闲游览区,以及环东湖文化景观群等。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楚河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一期项目重要内容。项目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是万达集团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倾力打造的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楚河”全长2.2公里,连通东湖和沙湖,是国务院批准的中部最大城市武汉市“六湖连通水网治理工程”的首个工程。“首义十八景”主要包括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孙中山铜像、起义门、楚望台、首义英雄烈士雕像、抱冰堂、蛇山炮台等遗址遗迹以及新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楚望台遗址公园、辛亥百年纪念碑林等旅游景区(点)。武汉长江大桥位于龟蛇二山之间,1957年10月15日大桥的贯通,使长期分割的武汉三镇连为一体,从此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广线。武汉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全长1670米,正桥部分为1156米,两岸引桥共514米。桥梁跨度每孔128米,桥梁宽度:18+2X2.5米,上层公路路面宽达18米,可以并行行使六辆汽车、两侧设有人行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武汉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以武大樱园而闻名于世,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被列入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校位于美丽的珞珈山麓,武汉东湖畔,占地面积5,166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2007364号-5 keyunchaxun.com 客运查询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