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查询网

  •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安化风雨桥

更新时间:2024-04-28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清、民国)
所在地/隶属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

安化风雨桥是一个庞大的风雨桥建筑群,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风雨桥大小共29座,分布在安化县境内17个乡镇,其中永锡桥、思贤桥、马渡桥、十义桥、燕子桥、仙牛石桥、复古桥保存较好,地域特征明显。

安化地处湘中偏北,位于资江中游,雪峰山北麓,境内山峰林立,溪谷纵横。安化风雨桥是安化先民在县域境内一些交通要道上逢溪架设的便民交通设施,供过往行人歇脚、避风躲雨,故名风雨桥。

安化风雨桥均由青石桥墩、木质桥身和小青瓦桥顶三部分组成。桥身为长廊式通道,鹊木抬梁,全部采用卯榫结构,不用一颗铁钉,桥面用木板铺成,两旁有固定的双边木凳供行人休息,桥身两侧都是竖式木栏杆,通风采光极好,视线通透。大多歇山重檐,小青瓦桥顶檐角飞翘,顶上有塔或宝葫芦等装饰。有的风雨桥旁还建有免费为过往行人提供茶水的茶亭。所有风雨桥都是由当地一些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人士捐资修建,通常在桥头立碑或在桥梁上铭有记载捐资、建桥情况的文字。安化风雨桥单体数量达29座,规模宏大,建筑艺术独特,又承载着古梅山地区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纯朴的民俗民风,是多种文明元素浓缩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代表性风雨桥

永锡桥位于安化县江南镇锡潭村麻溪河上,南北向横跨麻溪,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渠架,两台三墩,棱形分水,六层鹊木;全长83米,通高12.8米,宽3.7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34空,每空2.1米;南、北端桥亭顶上加建楼阁式顶;北端桥头建有碑亭,现存石碑四十六块,南端桥亭楼阁式顶下有 “永锡桥”桥名匾额,桥头有青石台阶。

思贤桥位于安化县江南镇七一村,南北向横跨麻溪,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续修于嘉庆七年(1802),同治《安化县志·津梁》载:“思贤溪之有桥也,始于乾隆庚寅,续修于嘉庆壬戌,累石为址,宏开四座玲珑,架木为梁,远接一条苍莽,亿万人轮蹄络绎。”道光戊戌年(1838),特大山洪暴发,大桥墩毁梁断。本境父老四乡贤哲,人尽解囊,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鸠工广材,募资复建,历三载寒暑,修复如旧。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渠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五层鹊木;全长57.5米,通高9米,宽4.1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21间,每间2.7米;南、北端桥亭顶上加建楼阁式顶;北端桥头有青石阶梯,楼阁式顶下有青花瓷片并成的“思贤桥”桥名匾额,南端桥头有守桥亭。

马渡桥位于安化县东坪镇杨林管区马渡村槎溪河,东南——西北横跨槎溪,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大桥为悬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两台两墩、棱形分水,鹊木五层;全长约46.5米,通高10米,宽3.7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22空,每空长2.1米;西北方为青石台阶。

十义桥位于安化县梅城镇十里村十里小学后门伊溪河上,南北向横跨伊溪,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渠架,两台三墩,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全长约65米,通高10.2米,宽3.9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24空,每空长2.5米;北桥头有过道,南桥头西侧有青石台阶。

燕子桥位于安化县梅城镇启安村六组,东西向横跨伊溪,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建于道光二年(1822年)。大桥为歇山重层鹊木;全长约38.5米,通高11米,宽3.8米;中间为走道,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渠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1空;西桥头有过道和守桥亭,东桥头南北两侧有石台阶;东、西桥头和桥中间各有一个四边翘角阁楼式硬山顶;中间的脊上压三星宝顶,两侧为花形装饰,脊角耸立龙形泥塑。

仙牛石桥位于安化县大福镇新桥村桅杆组沂溪上,东南——西北向横跨沂溪,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梁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全长34.7米,通高8米,宽4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2空,每空2.6米;东桥头有青石阶梯,西桥头过亭内嵌石碑一块,石碑刻于光绪元年(1875年)。

复古桥位于安化县柘溪镇双桥村,东南——西北向横跨双桥溪,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梁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五层鹊木;全长30.8米,通高6米,宽3.8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3空,每空2.3米,两端桥头均有有麻石风火墙和麻石阶梯,门楣上嵌有“复古桥”桥名。

历史沿革

伊溪桥,建于清光绪丙申年(1896)。

马渡桥,建于民国六年(1917)。

红岩塘桥,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

镇东桥,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

卧龙桥,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

万善桥,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

大林口桥,建于1945年。

高桥,建于1961年。

南关桥,建于清光绪壬午年(1882)。

大塘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

木家桥,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

包台桥,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

十义桥,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

燕子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为道光二年(1822),2009年全面维修。

福星桥,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

乐善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

晓溪桥,建于民国五年(1916)。

苦竹溪桥,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

晏家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二十九年(1849)维修。

萧家桥,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

江南思贤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续修于嘉庆七年(1802),现建筑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2009年进行全面维修。

永锡桥,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2000年对桥墩进行加固维修。

烈溪桥,建于民国年间,1996年改建。

蛇山溪桥,建于民国年间。

复古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适中桥,建于清宣统辛亥年(1911)。

仙牛石桥,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

梅城思贤桥,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

漾佳桥,建于1890年,1963年修复。

一座座风雨桥横跨在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之上,涓涓溪水奔流不断,间或有成群结队的小鱼从桥下穿梭而过,周围山峦起伏,树下葱茂,无不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宁静而幽远。

一座座风雨桥或连接着村边的小道或守候在田埂两头,或静静地横在山涧之间,周围虽然水泥路密布,但一座座风雨桥仍然是村民们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邻近村庄的风雨桥还常常是孩子们嬉戏、大人乘凉的好去处,甚至还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约会的好地方。

安化风雨桥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常常令城里来的游客留连忘返。

标签: 文物保护单位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2007364号-5 keyunchaxun.com 客运查询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