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查询网

  •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溪州铜柱

更新时间:2024-04-28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一批(五代)
所在地/隶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史籍记载

唐末至五代时期,湖南地区被南楚王马殷父子所割据,马氏委任土司彭瑊为溪州刺史,辖永顺、龙山、保靖等县。马希范继马殷南楚王之位后,溪州由瑊之子彭士愁袭任刺史。后晋天福四年(939年),锦州、奖州、溪州的少数民族万余人,反抗南楚王的统治,由彭仕愁率领东出,取辰、澄二州。

据新旧《五代史》、《九国志》、《资治通鉴》所载,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九月,在今湘西与常德、沅陵接壤之处,金鼓动地,杀声震天,湘西历史上著名的溪州之战爆发。南楚王马希范派麾下静江节度使刘勍、决胜指挥使廖匡齐率兵五千征讨溪州,土家族苗族首领彭士愁立即带领溪、奖、锦三州一万蛮兵奋力抵抗。溪兵战败,退至靠近沅陵的地盘,“弃州保险,凭高结寨”,寨筑山顶,四面险峻,楚兵只得伐木缘山架设栈道仰攻。溪兵齐心坚守,在血战中将廖匡齐刺死,并于夜间在山顶点燃烽火,召集四方溪兵。刘勍见势不妙,迅即在溪涧内投放毒药,援兵饮其水者,或呕吐不止,或毒发身亡。一天,南风暴起,刘勍以火箭射入山寨,房舍尽焚,溪兵死伤甚多,彭士愁临危不惧,率部夜逾绝壁,投奔今麻阳、芷江一带的奖州。因彭士愁在五溪少数民族中威望颇高,马希范一时无可奈何,只得相约议和。天福五年会盟于今古丈县境内的会溪坪盟誓,南楚王马希范效法其烈祖马援“象浦立柱”的做法,以铜五千斤铸柱,并铭刻誓状于其上。

铜柱相关

铜柱的作用

溪州铜柱高4米,重2500公斤;柱身为中空八面体,原柱内用马氏统治时期所铸的铁钱填实。柱上刻有“复溪州钢柱记”,共2000多宇,楷书,字体秀丽,是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也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相当于是南楚王马希范与土司彭仕愁罢兵盟誓的条约。铜柱立于边陲,规定各自所辖地域,互不进犯,南楚王不得在土司所属诸州内任意征收捐税、拉夫派差、强买土特产等。从此,在中原大地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宋、元、明、清等九个朝代变更的社会剧烈动荡时,封闭自守的彭氏统治却始终偏安一隅,连续承袭28代,溪州人民得享800多年没有边患战乱的相对安定生活。直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终止了溪州的土司制度,彭氏政权方告结束。

铜柱始建于北宋天德元年(1017年),柱上刻有楚王马希范与土司彭仕愁罢兵盟誓的条约。唐末至五代时期,湖南地区被楚王马殷父子所割据,马氏委任土司彭瑊为溪州刺史,辖永顺、龙山、保靖等县。马希范继马殷位之后,溪州由瑊之子彭仕愁袭任刺史。后晋天福四年(939年),锦州、奖州、溪州的少数民族万余人,反抗楚王的统治,由彭仕愁率领东出,取辰、澄二州。马希范率兵迎战,两败俱伤,双方只好罢兵言和,并在钢柱上镌刻盟约,立于边陲,规定各自所辖地域,互不进犯,楚王不得在土司所属诸州内任意征收捐税、拉夫派差、强买土特产等。

部分铭文解读

铜柱上镌刻着楚王对叛乱的政策原则:“古者叛而伐之,服而柔之,不夺其财,不贪其土。

前王典故,后代蓍龟。吾伐叛怀柔,敢无师古;夺财贪地,实所不为。”在溪州土司彭士愁表示一心归顺后,楚王当即决定:“尔能恭顺,我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土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戈之虞,克保耕桑之业。”双方盟誓为约,立柱为信。南楚王喟叹着“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万年春”的夙愿。铜柱也记录着溪州刺史彭士愁 “历三四代,长千万夫”,“亦无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非萌作孽之心,偶昧戢兵之法”,“一心归顺王化,永事明庭”,“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等立誓的诚意和南楚王马希范“尔能恭顺,我无苛徭;本州赋租,自为供瞻;本部士兵,亦不抽差”等议和的保证。铜柱的树立,客观上起到了“无扰耕桑,无焚庐舍,无害樵牧,无阻川途”的积极作用。

历史变迁

进入赵宋之后,宋太宗“诏辰州,不得移部内马氏所铸铜柱(《宋史.诸蛮传》)”。

铜柱原位于永顺县太坪乡酉水河畔的会溪坪,1961年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1969年因修建凤滩水库迁至王村。1971年修建风滩水电站时迁至王村镇东侧的花果山上,并建有保护亭,著名的溪州铜柱如今就保存在芙蓉镇的溪州铜柱馆内。为湘西千古名胜。196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家渊源

铜柱是中国古代常作划分疆界的标志。溪州铜柱为五代晋天福五年(940)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一次战后罢兵所立的划分疆界的界柱。铜柱高4米,上半截呈八方形,下半截呈圆形,直径39厘米,中间空心,重约2.5吨,柱上铭刻《复溪州铜柱记》,共41行,2300余字。另外还有誓词,衔名,皆楷书,字体秀丽。是研究湘西少数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对于溪州来说,可称为“定州神柱”的铜柱,是土家族历史珍贵无比的见证,据《永顺县志》载,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溪州土家族首领彭士愁率万余人马征辰、澧二州,楚王马希范派大军镇压,血战经年,彭军惨败,被迫与楚议和结盟,立铜柱于会溪坪野鸡坨。铜柱上镌刻着溪州之战的经过和双方盟约条款。盟约确定,楚对溪州属地免征赋税,不抽兵差;楚军民不能随意进入溪州;溪州各部落酋长如有罪过,只能由彭士愁科惩,楚不能出兵干涉;确认彭士愁为溪州刺史,开始了溪州八百年土司王朝的统治。

王村观光

令人不解的是,残酷的争战之后,败军彭士愁派子封印纳银求和,居然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极大的权益,而获得胜利的楚王却做出了节节退让。这是为什么?是楚王超凡的包容心,还是土家族聪敏过人的智慧……当地的朋友出题让来宾猜,并戏说:如果哪一位智者,能够拨云见日,解说这段史实,一定能显现历史上充满睿智的华彩乐段。

王村是汉时酉阳县故城,上通川黔下达辰州的水路要津。道光年间,街市繁华,饮食客栈百余家,店铺三百多户,客商往来熙熙攘攘,曾有“小南京”之称。如今,王村因前些年在当地拍摄的一部电影,又名芙蓉镇了,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的游客,常常在标有“刘晓庆米豆腐”的招牌前停住脚步,问小吃店老板米豆腐的用料和做法,然后再花上两元钱尝一碗这个地方风味独特的小吃。想不到电影中的一个虚名,竟轻易地盖过了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名,让人弄不明白是哪儿出了问题。

漫步王村镇,从河岸码头沿古老的青石板台阶曲折而上,两旁的店铺,多数已进行了装修,售卖食品、服装、旅游纪念品等商品。走进似是一家卖蜡染服饰的小店,店堂里还有一门,门旁挂着“民俗风光馆”字样的长条牌,不大显眼。因时间已近下班,我向里探头试问:“能参观么?”身后有人答道:“要买票进。”才发现门旁有一个长方桌,从刚才还以为是售货员的手里购了门票。

全馆是约200平方米的一个大展厅,中有木隔断分为里外两间,尽管是白天,光线仍显得昏暗。我请管理人员打开灯,才看清四壁陈列着土家族的生活用品、服饰、乐器和农具等。穿过隔断,中央竖立着黑黄发亮的铜柱十分醒目,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就是在湘西土家族历史上意义至为重大的溪州铜柱。县里正在筹建博物馆,临时存放在这里。铜柱高4米,直径40厘米,呈八边形,每边长15厘米,重5000多斤。铜柱的铜质精纯,八面上所刻的2000多个颜、柳体阴文,虽经千年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完好。

读过溪州铜柱赫赫然刻写着“上对三十三天神明”和“皇天后土,山川鬼神”玄鉴立下的盟约,轻易且明白无疑地破释了朋友的谜。

凝视着风雨中矗立了千余年的溪州铜柱,它已经完成了安定边界、化解纷争的历史责任,移入了博物馆,但在其面前,不仅可鉴古人的道德、智慧和信誉,对今人也有启迪的作用。

标签: 文物保护单位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2007364号-5 keyunchaxun.com 客运查询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