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查询网

  •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南风古灶

更新时间:2024-04-26

南风古灶
别名
南风古灶
门票参考
25元
开放时间
08:30~17:30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2009年(4A)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

基本介绍

中国是陶瓷之国,而石湾是中国历史上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素有“南国陶都”的美誉,以五千年的制陶历史而闻名世界。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龙窑107座,容纳生产工人六万有余,赢得“石湾瓦,甲天下”的声誉。

佛山南风古灶旅游区位于著名的南国陶都石湾,集旅游、观光、生产、习艺、研讨、参与、购物于一体。南风古灶景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世界罕见,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景区内还有林家厅、高庙偏厅等两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巨型陶瓷壁画-古镇陶源史画、瑞龙献宝、古灶榕风、仿古寮场等景点。

南风古灶旅游区从2000年起开放接待游客,是一个全新的旅游景点,至今已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成为佛山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旅游热点。要了解石湾历史悠久的陶文化,不到南风古灶旅游区将是一大遗憾,走近它将使你真正了解石湾的陶文化,了解陶的生产过程。

游客观光游览之余,还可以参与玩陶、烧陶。石湾的陶艺自明清至今兴盛发达,卓有成就、富有艺术才华的陶艺家也不断涌现。如今,玩陶已成为都市的一种新时尚,到南风古灶参观,由陶艺师傅亲自教授陶艺制作,有助于陶艺爱好者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意识和掌握制作技巧,亦有助于少年儿童发挥其艺术潜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景点景观

南风灶

南风灶建于明正德中(1506—1521),近五百年也,为国重文物保焉,其为世存一存用,古之薪龙窑。龙窑之称是源于窑,依山而建,其身长二百三十四.四米,内长三十.87米,犹如一条龙下降众,故其民则谓之“龙窑”。然石湾之人又称为“灶”。”龙窑,以窑头柴者如旧家里柴炊爨之灶也,且陶皆以龙窑烧物可,其觉龙窑犹家之“灶也要。加此龙窑之灶口正对南方,且灶尾榕荫,每至夏凉风习习,故曰“南风灶”。

高灶

高灶是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高灶全长32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灶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与南风灶是一致,“高灶”的称呼是因为这条窑建在高庙的后面,窑主希望它能承接高庙鼎盛的香火,所以取名为“高灶”。

高庙

高庙始建清代,又名“福善祠”,祀北极镇天真武大帝,与佛山灵应祠(祖庙)“并昭显赫”。庙内藏有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朝重修福善祠碑记共12通之多,是石湾镇历史发展的物证。后因被火焚毁,现只保留其偏厅。

林家厅

建于明代。初为林氏家庙。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林绍光(嘉庆丙辰进士),林龙光(乾隆壬子乡试举人),林缙光(嘉庆戊辰乡试举人)兄弟三人将家庙改作居室,称为林家厅。深三进,相同小院,楼阁厢房等,是颇具特色的祠堂民居合一的建筑。

明清古建筑群

林家厅附近一带的古民居群,为明清时代的建筑,具有岭南民俗文化的建筑特色,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遗产,至今保存完好,2002年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设立了国际艺术家村,现已有30多名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进驻,将来会有几百名艺术家、创意者长期在此生活、创作。

石湾陶瓷博物馆

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图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的发掘,证实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为展现陶业的历史演变,展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

古窑映像

“古窑映像”占地400余平方米,强调复古、传统怀旧的岭南风格、保留以前古窑原汁原味的制陶工作场所,体现出陶文化的厚重感。“古窑映像”分为“陶艺廊”、“演艺厅”、“古瓦瀑布”、“亲水休憩区”四大部分,为游客展示传统制陶技艺,做到“后场到前场,生产到展示”,并融入游客的互动环节,为其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窑尾大缸作坊

窑尾作坊位于南风灶的尾部,主要展示拍大缸、印模、上釉等陶艺制作生产。作坊内的龙窑师傅为游客展示拍大缸表演,凭借师傅的巧手和多年经验,游客可亲眼目睹陶泥演变成龙窑大缸。更可见南风古灶独有模具印制成各色各样的产品,再通过上釉、晾晒等程序换化成龙窑柴烧产品。

玩陶中心

3000平方米全球较大的玩陶中心,可以同时容纳3000人欢乐玩陶,是岭南具特色的陶艺互动培训基地,同时也是世界陶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有中外陶艺师现场交流指导,现场拉坯制作各种形状的陶具,更可亲自创作一块梦想砖,作品将由500年古龙窑烧制。

非遗文化

山公微雕

石湾微雕也称石湾微塑,俗称“山公”,是石湾陶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石湾陶艺始于唐宋而盛于明清,清末后期开始流行陶塑技艺。山公虽小,但神态逼真,尤其是能把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谓匠心独具,惟妙惟肖,达到型、神、意的高度统一。

饶宝莲剪纸

佛山剪纸在宋代已有流传,盛行于明清两代。佛山剪纸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可分为纯色剪纸、衬色剪纸、写色剪纸和铜凿剪纸等四大种类,通过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展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饶宝莲,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是佛山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永才的首徒。在师傅的指导下,饶宝莲复活了失传30余年的铜凿剪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

香云纱

香云纱又名薯莨纱,俗称莨花纱、云纱,本名“莨纱”,在织造上香云纱的特点是以桑蚕土丝为原料,经线以绞纱组织织成带有几何形小提花的白胚纱,在织成纱罗组织织物和平纹丝织物后,再用广东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含有宁胶与单宁酸)多次浸泡、晒涂于练熟的坯绸上,使织物粘聚一层黄棕色的胶状物质,后用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淤泥覆盖,经反复多次晾晒、水洗、发酵,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初叫“响云纱”,后人以谐音叫作“香云纱”。其染整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江双蒸博物馆

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在南海九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条件下孕育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借助西江河畔适宜的局部气候、清冽的水质和独特的酿造工艺,九江人民酿造出适合岭南气候条件下饮用的优质米酒。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发展史,既是一部明清以来南海九江酒业的专业发展史,又是一部南海手工业、商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岭南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更见证了华人海外图存的艰难历程。

交通指南

1、可搭乘178A公交车至南风古灶站下车。

2、可搭乘169路、109路、120路、137路、155路、171路、185C路等公交车至南风古灶(忠信市场)站下车。

3、可搭乘101路、134路、150路、G9路等公交车至陶都站下车,步行至南风古灶。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2007364号-5 keyunchaxun.com 客运查询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