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查询网

干旱风

天气百科 更新时间:2024-03-29

干旱风

干旱风是指出现在温暖季节的一种干风。干旱风袭来时,常使气温显著升高,湿度显著降低,蒸发迅速,严重时往往导致农作物的枯萎或死亡。又称“干热风”。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一般3天左右)的特定的天气现象。

干旱风简介

简介1受干旱风损害的麦田

干旱风亦称“干热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

干旱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中国的华北、西北和黄淮地区春末夏初期间都有出现。一般分为高温低湿和雨后热枯两种类型,均以高温危害为主。

干旱风危害的气象指标,各人研究结果不一,冬麦、春麦不同,地区之间也不一致。一般说,对于高温低湿型:轻干旱风为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29—34℃,14时风速大于、等于2—3米/秒。重干旱风为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2—36℃,14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20—30%,14时风速大于、等于2—4米/秒。雨后热枯型:小麦成熟前10天内有一次降雨过程,雨后转晴升温,2—3天内日最高气温达30℃以上。

干旱风成因

成因1干旱风影响地区

由于各地自然特点不同,干旱风成因也不同。每年初夏,中国内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势力很强的大陆热低压。在这个热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增加而加大,于是干热的气流就围着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风,这就是干旱风。强烈的干旱风,对当地小麦、棉花、瓜果可造成危害。

气候干燥的蒙古和中国河套以西与新疆、甘肃一带,是经常产生大陆热低压的地区。热低压离开源地后,沿途经过干热的戈壁沙漠,会变得更加干热,干旱风也变得更强盛。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的塔里木盆地,气候极端干旱,强烈冷锋越过天山,帕米尔高原后产生的“焚风”,往往引起本地区大范围的干旱风发生。

在黄淮平原,干旱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该区域的大气干旱为基础。春末夏初,正是北半球太阳直射角最大的季节,同时又是中国北方雨季来临前天气晴朗、少雨的时期。在干燥气团控制下,这里天晴、干燥、风多,地面增温快(平均最高气温可达25-30°C),凝云致雨的机会少,容易形成干旱风。这种干旱风,对这一带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不利。在胶东半岛北部,由于受中部山地的影响,再加上那里夏季刮东南风,那里便成为了背风坡,夏季同样有干热风出现。虽然沿海,但是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沿海地区高很多,降水也较少。

在江淮流域,干旱风是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的西南气流影响下产生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自地面到高空都是由暖空气组成的。春夏之际,这个高气压停留在江淮流域上空,以后逐渐向北移动。由于在高压区内,风向是顺时针方向吹的,所以在副热带高压的西部,就吹西南风。位于副热带高压偏北部和西部地区,受这股西南风的影响,产生干旱风天气。初夏时,北方仍有冷高压不断南下,势力减弱,发生变性;当它与副热带高压合并时,势力又得到加强,使晴好天气继续维持,干旱风就更加明显。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结束后天气晴朗干燥,偏南干旱风往往伴随“伏旱”同时出现,对双季早稻(或中稻)抽穗扬花不利。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东亚大槽强度已明显减弱,主体东移。但在120°E附近尚有小槽,中亚的高脊继续维持。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地形对西风气流的摩擦作用,在其东部的陕、晋、豫交界一带的低空,形成一个反气旋环流。在这个反气旋环流南、北两侧各有一个锋区,对应于地面常有两条锋带,一条在40°N以北的中国内蒙古东北,另一条在华南。黄淮海地区处在高空槽后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中,低空和地面处在两条锋带之间的反气旋区内,天气晴朗,气温高,空气干燥,有利于干旱风天气的形成和加剧,系统分为三种类型。

1.西北气流型:欧亚上空为两槽一脊,东海岸为一深槽,华北和西伯利亚平原是一宽广高压脊,乌拉尔山维持低槽。在此类型控制下,黄淮海地区受西北气流控制,上游又有暖平流输送,加上空气湿度小,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高空槽线过境后24-36小时即可出现干旱风天气,持续3-4天。此类型干热风的几率占42%。

2.高压脊型:欧亚为一脊一槽,东海岸为一深槽,黄淮海至西伯利亚平原受西北气流控制,沿35°-40°N有一小高压配合温度暖舌东移,至河套后形成华北暖高压脊,产生干热风天气。在此类形势影响下,河套小高压是移动性的,干热风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1-2天,且强度弱。此类型干旱风的几率占30%。

3.高压后部型:此类型的天气形势与第二种类型有联系,即高压后部的干旱风天气往往是由高压脊内部转至高压脊后部时产生,此时空气湿度尚未来得及增加,而气温高,即出现干旱风天气。但随着脊后偏南气流随时间的增长,强度的加大,空气中湿度增加,云层形成,则干热风天气结束。故此类型干热风持续时间短,一般1-2天,强度弱,几率占28%。中国西北地区干热风形成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从中亚地区东移过来的高压脊,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得到发展和加强,其次是青藏高原原地有暖高压脊发展北挺。受高压脊影响的地区,中、低层气柱维持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且不断有暖平流输送,导致干热风天气的形成。在多数情况下,西北地区的干旱风是由上述两类过程的叠加而形成的。大多发生在二十四节气的芒种前半个月左右,最为严重。

干旱风危害

危害1干旱风

干旱风对作物的危害,主要由于高温、干旱、强风迫使空气和土壤的蒸发量增大,作物体内的水份消耗很快,从而破坏了叶绿素等色素,阻碍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合成过程,使植株很快地由下往上青干。尤其是干旱风,常常和干旱一起危害作物。作物根部本来就吸不到应有的水分,而干旱风却又从茎叶中把大量的水分攫取走了,因而使作物更快地萎黄枯死。

干旱风常发生的初夏时节,正是中国北方小麦灌浆时期,碰上干旱风,麦穗会被烤得不能灌浆,提前“枯熟”、麦粒干瘪,粒重下降,导致严重减产。

干旱风的危害程度,还与干旱风出现前几天的天气状况有关。如雨后骤晴,紧接着出现高温低湿的燥热天气,危害较重。在干旱风发生前如稍有降水,对于减轻干热风危害是有利的。从播种时间的早晚来看,晚麦容易受害。所以,农谚说:“早谷晚麦,十年九坏”。从农时来看,在初夏季节,中国一些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的风,这就是干旱风。

干旱风防御措施

防御措施1干旱风

营造防护林带,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以便灌溉(浇灌、喷灌)以及施用化学药剂等。

1、适时浇足灌浆水。灌浆水一般在小麦灌浆初期(麦收前2~3周左右)浇。如小麦生长前期天气干旱少雨,则应早浇浆水。

2、酌情浇好麦黄水。对高肥水麦田,浇麦黄水易引起减产。所以,对这类麦田只要在小麦灌浆期没下透雨,就应在小雨后把水浇足,以免再浇麦黄水。对保水力差的地块,当土壤缺水时,可在麦收前8~10天浇一次麦黄水。根据气象预报,如果浇后2~3天内,可能有5级以上大风时,则不要进行浇水。

3、喷磷酸二氢钾。为了提高麦秆内磷钾含量,增强抗御干旱风的能力,可在小麦孕穗、抽穗和扬花期,各喷一次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每1/15公顷喷50~75千克。但要注意,该溶液不能与碱性化学药剂混合使用。

4、喷施硼、锌肥。为加速小麦后期发育,增强其抗逆性和结实,可在50~60千克水中,加入100克硼砂,在小麦扬花期喷施。或在小麦灌浆时,每1/15公顷喷施50~75千克0.2%的硫酸锌溶液,可明显增强小麦的抗逆性,提高灌浆速度和籽粒饱满度。

5、喷施萘乙酸。在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喷施20PPM浓度的萘乙酸,可增强小麦抗干热风能力。

6、喷氯化钙溶液。在小麦开花和灌浆期,可喷施浓度为0.1%的氯化钙溶液,每亩用液量为50~75千克。

7、喷洒食醋、醋酸溶液。用食醋300克或醋酸50克,加水40~50千克,可喷洒1/15公顷小麦。宜在孕穗和灌浆初期各喷洒1次,对干热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干旱风重害区

重害区1干旱风影响的植物

新疆是中国干旱风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种灾害天气以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为其特征,多发生在春夏之间,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也危害棉花、玉米、瓜果等作物。

新疆的干旱风有三类:第一类是以高温低湿为主,并伴有一定的风速,称为高温低湿型。这类干旱风可造成小麦灌浆速度缓慢,千粒量下降而减产,多出现在小麦扬花灌浆期,是干旱风的主要类型。第二类是以风速大湿度小为特点,温度不一定很高,称为大风低湿型。这类干旱风常与焚风联系在一起,危害很重。第三类是以高温为主,通风不良,称为高温窝风型。这类干旱风尚缺乏研究,其机制还不清楚。新疆干旱风发生一般是南疆多于北疆,东部多于西部、盆地内部多于边缘地区。

按各地干旱风日数和频率,可把全疆分成四类干热风区域。1、 严重干旱风区:全年干旱风日数在10天以上,出现频率在15%以上。本区包括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铁干里克、若羌一带和哈密北部的淖毛湖戈壁。2.较重千旱风区:全中千旱风日数为 5至10天,出现频率、为10~15%。本区包括哈密南戈壁、塔里木盆地北部和南部、准噶尔盆地腹部和西南、三塘湖戈壁。3,轻干旱风区:全年干旱风日数 l~5天,出现频率不足10%。本区包括塔里木盆地西部、准噶尔盆地石河子至奇台一线农区,额尔齐斯河河谷、塔城盆地、伊犁河谷、傅乐塔拉河谷。4. 无干旱风区:北疆1000~1400米以上,南疆和东疆1500~2000米以上,基本无干旱风。

新疆干旱风大致发生在 4月到 9月,其中 6月至 8月出现机会较多,以7月前更普遍。一次于旱风的最长持续日数,在干旱风严重地区,其持续日数也长,如吐鲁番盆地和淖毛湖戈壁多在10天以上,其它地区一般在10天以下。新疆干旱风危害程度以轻微的居多,但在严重干旱风地区,重干旱风比重较大。

干旱风参考资料

人民在线 http://kx.peoplexz.com/3286/3669/20081210135929.htm

气象万千 http://sky.hzau.edu.cn/meteoencyc/qxcs/qxcs0032.htm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2007364号-5 keyunchaxun.com 客运查询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