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查询网

清漆定义的介绍,它与油漆的区别是什么呢?

家居更新时间:2024-03-29 00:39:47

涂料的种类有很多种,我们在日常生活见过的也有很多,比如说清漆,它就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涂料之一。我们一般在选购某一件物品时,会拿同种类型的物品做下比较,看看哪款产品更好一些。那么选购涂料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人会拿清漆和油漆做下对比,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们的区别之处。

一、清漆是什么

清漆,又名凡立水,是由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再加上溶剂组成的涂料。由于涂料和涂膜都是透明的,因而也称透明涂料。现在在日常中用途广泛,主要涂抹于物体的表面,起到对物品的保护作用,在其干燥还不会影响原来物体的本来颜色,相反地还能对物体起到一种很好的装饰作用。清漆使用范围广泛,一般可用于家具、地板、门窗及汽车等的涂装。也可加入颜料制成瓷漆,或加入染料制成有色清漆。也用来制造瓷漆和浸渍电器,也可用于固定素描画稿、水粉画稿等,起一定防氧化作用,能延长画稿的保存时间。

二、清漆施工工艺流程有哪些

1.首先需要基层处理,将木材表面上的灰尘、胶迹等用刮刀刮除干净,但应注意不要刮出毛刺且不得刮破。

2.涂刷底漆进行保护,如果是保持原色进行刷清漆的话,那么在材料购进工地后就必须清洁表面并立即进行第一遍的保护底漆。底漆一般也是使用面漆。清漆面层刷漆必须在墙漆进行之前处理。

3.底漆干后,用经过调配的色粉、熟胶粉、双飞粉调合成腻子把诸如钉眼和树疤掩饰掉,以使与本色一样。

4.接下来需要进行满刮油腻子,要注意腻子油性不可过大或过小,若过大,刷油色时不易浸入木质内;若过小,则易钻入木质中使得油色不均匀且颜色不一致。先磨线角后磨平面,直到光滑为止。

5.刷第一遍漆,干透后打细砂纸磨光。

6.刷一遍漆(即一遍漆后加一遍细砂纸打光,如此类推。如果有专用底漆的,把第一遍漆改为专用底漆)。

7.先湿布把木器表面抹湿,然后用砂纸湿水后打磨表面,俗称水磨。

8.一般来说,算上最后一道漆,共需要刷面漆约为4至8遍方会有较为优质的效果。面层油漆越多遍越好,但一般不宜超过10遍。

三、清漆和油漆的区别有哪些

1.装饰程度不同

清漆是一种透明的,没有添加颜料的漆,主要涂刷在物品表面,对物品起到保护作用。而油漆是添加了一定的颜料,有不同的颜色,涂在物品表面会遮挡物品原有的色彩,增加了物品的美观程度。

2.环保程度不同

清漆是一种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和颜料的漆,在使用中不会有任何的有害物质产生,只需要将物品晾干后就可使用,环保度较高。而对于油漆是添加了一定的化学物质和颜料,对于气味刺鼻,会产生一定有害物质,在涂抹后需要晾晒很久才可使用,环保性能较差。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二者的特点进行比较,那赶紧来看看具体特点分析:

清漆的特点

1、清漆透明度高,在木质家具中涂上清漆后,可以清漆地看见木头的纹路,大大增加观赏度。

2、清漆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含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只要清漆干了,就能立即使用,不用等到味道散去再用。

3、清漆的流平性好。相信刷过漆和看过刷漆的朋友都知道,刷漆的时候会有流坠的漆泪,不过没关系,再次刷漆时,漆泪会跟新漆溶解,使漆面恢复光滑平整。

4、清漆有很好的紫外线抵挡效果,只要漆面完整,就能长时间保护被清漆包裹的木头。但是同时,紫外光也会使透明的清漆变黄。

5、清漆的硬度不高,因此它有一个缺点就是较容易起明显划痕,所以,大家可千万不要用质地比较硬的东西拭擦上了清漆的家具。

6、清漆的耐热性差,过热容易破坏漆膜,导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油漆的特点

1、装饰性好。油漆不同于清漆的最明显的地方是,油漆是加入了颜料的。所以,涂刷上油漆,不仅可以遮盖掉家具本来的颜色或者污渍,还能根据房间的格调增强观赏性。

2、易燃烧。油漆不同于清漆的另一方面是,油漆里加入了类似香蕉气味的天那水,易挥发,且易燃,所以油漆有易燃的特性。因此,家里有上了油漆的木质家具的朋友,一定要记得防火哦。

3、味儿重。上面说了油漆中有天那水,易挥发,它不仅有味道,而且还是有毒的。另外,除了天那水,油漆里加的苯、甲苯、可溶性金属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要先把装修好的房子放一放在入住。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使人闻不到气味了,并不代表这就没有有害物质了。

4、硬度高,恶劣环境抵抗能力强。油漆的硬度比清漆高很多,因此,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用力地擦掉漆面的脏东西,油漆都不容易被破坏。

通过以上可以知道:清漆和油漆有两个不同点,一是装饰程度不同,清漆是对物品起到保护作用,而油漆是增加物品的美观程度;二是环保程度不同,清漆环保度高,而油漆环保性能比较差。此外,本文还为大家分享了清漆和油漆各自的特点,大家可以结合自已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装修材料,希望对您有所参考价值。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2007364号-5 keyunchaxun.com 客运查询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