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查询网

气象经济

气象百科 更新时间:2024-03-28

气象经济

气象经济1气象经济

气象经济指与天气等气象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把握气象信息对商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在西方国家,气象经济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商业运作,而从2003年开始,国外气象服务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气象经济在中国具有优越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定的问题。

气象经济简介

简介1气象经济

气象经济是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新名词,气象经济指与天气等气象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由于气温、湿度等气象因素对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很大,准确、及时地把握气象信息对商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

气象经济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利用气象预报进行防灾减灾所取得的效益,如防御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二是充分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进行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效益,如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商业部门利用气象预报进行有益的经营活动等。

西方经济学界的德尔菲气象定律指出,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企业在气象预测方面投资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得到不同的应用。经济回报率可能会更高。 气象经济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商业运作,德国、日本、欧美等国家的气象机构开发出的“啤酒指数”、“空调指数”、“耗电指数”、“冰激凌指数”等气象指数,成为企业确定生产营销计划的重要依据,不少企业因此得到气象投资的丰厚回报。

气象经济发展状况

气象经济发展状况国外发展

国外发展1气象经济中的一度效应

气象资讯服务在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已形成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经济效益尤为可观,并且成为一条相当不错的生财之道。比如法国气象台为一级方程式赛车、法国网球公开赛等体育赛事以及其他大型户外文体活动提供详尽、准确的天气预报。仅此一项,法国气象台每年的经济收益就高达2000万欧元。

在日本经营电冰箱和空调的厂商,每年都会斥巨资购买大量的气象信息和气象数据,以此来分析气象变化与销售额的关系。德国更是如此,在这个啤酒消费大国,每当他们国家的平均气温超过22℃时,啤酒就开始畅销,当气温每上升1℃,大瓶装的啤酒则会每天多销230万瓶;气温在30℃以上时,每上升1℃,全国啤酒销量再增加100万杯。这就是著名的德国啤酒指数。

气象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状况

据中国气象局开展的全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项目的结论表明:中国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每年至少在经济社会中产生了3328亿元效用;投入产出的效益可达1:69.这表明气象经济同样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中国气象经济学还是一个新兴学科,气象服务也还停留在简单的气象预报台阶上,气象服务市场尚未形成。

1985年前,中国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放在灾害性的天气预报上,1985年后国务院才批准气象部门开始开展有偿气象服务。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商业性气象服务并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更没有获得较大的商业利润。

气象资讯服务的价值已不仅仅局限于为人们生活提供参考,它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招商引资、城市规则等方面提供服务。国内电业部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铁路部门、保险公司等行业在气象经济上已经迈出可喜一步,这些行业每年都要向气象台定购有关本行业经济的专业性气象预报,以及时作出最有利的经济决策。

2003年,日本最大的私人气象公司天气新闻公司(WNT)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的消息,曾引起业界的一场轰动。美国国际气象服务公司、日本天气新闻公司等先后在广东、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并取得资讯、咨询服务的营业许可证,从事远洋导航气象服务。英国气象局也一直在积极与中国气象部门寻求合作,双方同意把气象导航作为首选项目,确定由北京全球气象导航公司与英国气象局开展合作。

截止2008年,中国气象服务领域已经涵盖了农业、工矿、城建、交通运输、旅游、仓储、环保等行业和部门,为他们提供从一年天气趋势展望到6小时内短时预报等各种服务,已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了上百个服务点,气象有偿服务的收入一年超过了1亿元。“泳装指数”、“感冒指数”、“情绪指数”等气象指数,表明气象资讯信息与生活近在咫尺,且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气象经济发展前景

国内气象事业在得到国家和社会长期和可持续投入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更大的有形和无形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回馈国家和社会,气象投入已经演变成一种战略投资。尤其是气候急剧变化的今天,社会抵抗自然灾害的脆弱性不断增加,无论是在公共投入平台上,还是用各种市场机制进行衡量,气象经济的投入产出比都是一笔极其可观的收益。

气象预报和气象资料分析作为一种信息服务产品,充分重视挖掘气象服务潜在的价值势在必行。但气象经济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有偿气象服务的收费标准,气象经纪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问题,倘若出现纠纷势必会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

因此有专家建议,要使国内部分可以面向市场的气象服务健康发展。首先要建立规范的市场规则,明确公益性与商业性气象服务的范畴与界限,制定气象服务市场参与者的准入条件等。其次要将面向市场的气象服务应该通过转换机制,参与竞争,以及优质优价来求得发展。另外还要让气象产品的制作方式与使用方式相互结合,在明确需求的条件下生产有针对性的气象产品。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建立规范的气象信息服务市场,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建立完善完整的、公正的配套法规,删改、修订现行气象法中的垄断条文。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2007364号-5 keyunchaxun.com 客运查询网 网站地图